• <tr id="zpmps"><label id="zpmps"><menu id="zpmps"></menu></label></tr>

    <p id="zpmps"><strong id="zpmps"></strong></p>
      您好,歡迎來到中米網! 注冊 | 登錄 | 聯系我們
      首頁 > 加工技術 > 正文

      泰國水稻生產及加工技術

      2014-12-01 13:10:39   來源: 中國三農網 

      一、生產條件好

      泰國位于亞洲南部,中南半島中心,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北部與老撾毗鄰,東部與柬埔寨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緬甸交界,南部與馬來西亞為鄰。國土面積51.4萬平方千米。人口6100萬,其中農村人口3500萬,占總人口57%。耕地1900萬公頃,多數為“靠天田”,有灌溉條件的僅占20%左右,其水稻生產的主要特點介紹如下。

      1.分布范圍廣。泰國水稻種植范圍較廣,根據資源生態條件,全國共劃分了4個稻區。但由于干旱、酸害、土壤鹽堿、肥力低下和稻飛虱、稻瘟病、鼠害、鳥害、草害等因素的影響,平均單產較低。一是北方稻區,稻田面積占全國稻田的23%,人多地少,灌溉條件較好,水稻單產為全國最高(230kg/667平方米);二是東北稻區,面積占全國稻田的44%,人少地多,生產條件較差,水稻單產為全國最低(80kg/667平方米),是香米主產區;三是中部平原稻區,稻田面積占全國26%,平均單產150kg/667平方米左右,是深水稻的集中產區;四是南方稻區,稻田面積占全國的7%左右,平均單產為125kg/667平方米,以經濟作物為主。根據泰國農業部提供的統計資料,1998年全國水稻總面積970萬公頃,總產量2100萬t,平均單產144kg/667平方米,比世界稻谷平均單產低102kg/667平方米,比我國稻谷平均單產低257kg/667平方米。

      2.“靠天田”多。泰國常年水田面積900萬公頃,75%是“靠天田”的單季稻,常在6~12月的雨季種植稈子比較高的優良品種(平均單產為120kg/667平方米);需要灌溉的雙季稻僅占20%,常在1~6月的旱季通過灌溉多種植矮稈品種(平均單產為230kg/667平方米以上);3%左右為深水稻(指在50cm以上水深條件生長的水稻,一般淺水撒種,漂在水上,隨水增深而漸長高。有的深水稻株高3~5m,平均單產100~200kg/667平方米);2%左右為旱稻(單產也比較低)。

      3.常規稻品種多。泰國水稻主要是常規稻品種。據泰國水稻所所長介紹,泰國常規水稻要占98%以上,雜交水稻不足2%。而我國則主要是雜交水稻。1998年的雜交水稻播種面積占水稻總面積的61%以上,常規稻僅占39%。

      4.種植規模大。泰國種植水稻的農戶共有343萬戶,平均每戶種植稻谷為2.8公頃(其中中部平原為3.2公頃,東北部為2.6公頃,北方地區為2公頃,南方地區為1.3公頃),而我國農戶戶均種植規模僅為0.13公頃。

      二、科研推廣成體系

      泰國農業與合作部農業局系統許多部門的工作都與稻米的科研和生產推廣密切相關。位于曼谷的泰國水稻研究所就是1983年原農業局劃分為一個農業局和一個農業推廣局時,由原農業局稻米處部分人員成立的,隸屬現在農業局領導。這個水稻研究所實際是一個管理機構,直接和間接地管理著6個地區稻作研究中心(北方稻區1個,東北稻區1個,中部平原稻區3個,南方稻區1個)和研究中心下面的18個稻作試驗站(北方4個,東北5個,中部7個,南方2個)的工作。各研究中心分別承擔所在地區的研究任務,各個研究試驗站分別負責若干個?。ㄌ﹪灿?3個?。┑牡咀餮芯抗ぷ?,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水稻技術推廣體系。泰國農業推廣局下屬各地區有6個農業推廣辦公室,主要工作是調查研究、制定計劃、監察評價和技術指導、培訓、服務等內容。推廣工作分國家級、地區級、省級和區級等4級進行。國家和地區級工作會議一般每年召開1次,省級一般每月召開1次。技術培訓以區為單位,技術推廣以各農辦聯系的農戶為重點,通過重點農戶的示范來擴大服務范圍。其推廣經費全額由政府撥款,但其推廣機構不能搞經營創收。

      目前泰國稻米研究的,內容主要有5方面:一是稻米品質改良,二是新品種開發,三是植保技術,四是產后技術,五是種子繁育技術。品種改良的目標:品質好、產量高、抗性好、適應性廣。大米品質的基本要求:一是大米顆粒要長,一般在7mm以上,二是要靚麗干凈,三是適口性要好。國內研究指標當中一般不嚴格強調直鏈淀粉的含量,但由于與適口性的關系,出口大米的直鏈淀粉含量一般要求應在19%以下。

      三、加工技術水平高

      通過參觀Patum大米加工及倉儲股份有限公司(Patum-ricemillandgranarypubliccompanylimited)的大型大米加工廠,明顯看出泰國大米的加工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是世界領先,但遠超我國。該廠位于PraithumThani省chaoPhraya河畔,占地2.9公頃。1981年建廠,當時投資10億Bt(折現在美元為 2564萬美元),1998年利稅總收入385萬美元。成套的現代化加工設備(主要為德國、日本等國生產),主要有兩條生產線,一是大米加工生產線,日處理稻谷1200t(年處理能力為40.2萬t);二是米糠提取生產線,日提取米糠100t(年提取3.2萬t)。主要配套設施有容積6萬t稻谷筒倉,1.2萬t的大米筒倉,3萬t的大米平房儲存庫,具有每小時100t的連續烘干和每小時200t的稻谷喂入設施,碼頭裝卸能力達到每天3000t以上。

      該廠所用稻谷原料主要有香稻、主季稻、次季稻。收購稻谷檢測的主要指標:一是水分含量,主季稻水分含量一般為20%~22%,儲藏由企業烘干至14%;二是谷粒形狀,這是考察主次季稻的主要指標;三是純度,雜質越小越好;四是直鏈淀粉含量,這是香稻的主要指標,一般香稻要求直鏈淀粉含量≤19%。

      該公司產品主要是袋裝大米,分6類5等。6類是:香米、普通香米、主季米、次季米、褐色米和紅米。5等是:一等是純度為100%的香米,二等是整米率為100%的大白米,三等是整米率為95%大米,四等是整米率為75%~80%的大米,五等是長度小于整米長度的6/8的碎米。包裝多為5kg裝,昂貴的香米或褐米一般為2kg袋。該公司產品95%為內銷,出口僅占5%左右。出口的大米包括所有等級,甚至破碎率為10%~25%的大米。

      該廠進廠稻谷一般扣除4%的雜質以外,約65%的大米經過包裝成袋,直接用于內銷和出口,其中精米(約占 50%)經批發、代銷進入市場。除此大米之外,該公司對稻谷進行完全的綜合利用(公司部分稅額就是從副產品中獲得補充的),副產品很多。這些副產品主要是碎米、稻殼、米糠、米糠油和稻殼粉。碎米是小食品生產的主要成分,≥6/8整米長度的碎米,往往根據市場需求摻混在100%的大米中,以調整上市大米的不同等級。該廠約占15%的碎米主要用于摻混大米、供應米粉廠和用作飼料。23%的稻殼直接用于發電(該廠烘干系統的主要能源),稻殼粉出口銷售給歐洲的鋼鐵廠和化纖廠。8%的米糠一方面直接作為飼料銷售給飼料廠,另一方面用于提煉米糠油,成為工業和烹調用油。泰國政府鼓勵企業在農區產地建廠,對企業實行連續8年減免30%稅收的優惠政策。

      泰國大米加工質量控制主要有兩個環節:一是稻米加工前的收割、清潔與儲存。加工企業通常要求農戶對稻谷的收割時間,控制在稻谷成熟度為90%~95%時進行。稻谷送到米廠后,米廠一般用谷物清潔機和除石機清潔稻谷中的雜草、泥土、石沙等雜物,同時檢測稻谷的含水量。水分≤14%直接入倉保存,>14%的則送入烘干機干燥降水后再入倉保存(由此形成的成本費用由泰國政府通過對企業減稅優惠,大大減輕了農戶的售谷成本)。稻谷含水量對整精米率影響很大,含水量太高太低都容易引起谷粒不同程度的斷裂。因此,泰國加工各類品種稻谷的最佳含水量都有一系列指標,分門別類進行質量控制,決不混雜一起。二是脫殼、碾白、分級和篩選。稻米加工過程始終是圍繞著最大限度提高整精米率、降低碎米率進行的。脫殼率一般控制在90%左右,一次脫殼徹底,斷米、碎米會顯著增加。碾白是對從礱谷機出來的糙米用碾白機進行加工碾白,用白度儀進行質量監控。泰國按照市場需求采用多次碾白方法。泰國許多米廠多采用濕米加工技術進行拋光,霧液使米粒表面濕潤,在機械力的作用下相互摩擦,最終使米粒表面變得光滑油亮,顆粒晶瑩透明,十分誘人。泰國米粒分級主要根據整精米率和碎米率的比例確定大米等級。一般優質米整精米率高,碎米率低,外觀顆粒均勻,好的泰國大米幾乎全為整精米。分級后的優質米中常?;祀s有少量又顯眼的褐色米、紅色米、黃色米等雜色米,嚴重影響外觀美感。所參觀米廠在大米包裝前,有一排五套色選機進行光譜篩選。篩選以后,優質米的加工過程才能完成。然后是按照市場需求,將各種等級的米分別裝入印有商標的不同大小的塑料袋中入市銷售。泰國大米是按級定價,不同等級的米價差異很大,有的優質米價格是普通米的數倍。因此,在大米加工過程中,提高整精米率,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四、購銷市場活躍

      泰國稻米價格完全隨市場變化而變化。在參觀Nakorn-sawan省一個有20多家私人谷商的初級市場,現場看到多家收谷商人同時、同地,對同一地秤上的同車稻谷進行扦樣、脫粒、分析、定價和付款的競爭場面。據說泰國政府規定農民交售稻谷在初級環節一律不納稅。

      目前泰國稻米生產過剩。1998年泰國稻谷總產2100萬t,消費1110萬t,用于出口稻谷990萬t,出口大米640萬t。泰國政府意圖控制稻米生產,擴大豆類、玉米和一些經濟作物,但因農民習慣于種稻,而許多地區每年淹水也只能種稻,生產結構調整的計劃一直進展緩慢。直到1997年經濟危機,國王下決心進行種植制度的改革,研究提出了一個“3331”的國王模式(即每個農戶經營耕地中,水面占30%,園藝蔬菜占30%,水稻種植占30%,建房和養殖占10%)。近兩年,泰國農業科研推廣機構,將園藝作物與大田作物分開進行研究,加緊落實國王提出的耕作模式,收到了不錯的效果。據泰方介紹,近兩年推廣國王模式使1/3的進城農民返回到了農場,為泰國順利渡過經濟危機起了重要作用。

    1. 返回頂部
    2.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无码免费一本色道久久一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绿巨人99久久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男人的天堂性色2021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一 视频
    3. <tr id="zpmps"><label id="zpmps"><menu id="zpmps"></menu></label></tr>

      <p id="zpmps"><strong id="zpmps"></strong></p>